刘尚勇:不放松主流媒体的话语权
2020-10-28
刘尚勇
今天让我惊喜的是,我没想到《艺术市场》杂志和资本牵手。有缘的人必须走到一起,这就好像是生命的共振,振着振着就让大家碰到一起了。这让我已经看到了杂志未来的方向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文化一定要跟资本结合,因为没有哪种文化是只靠自身单独发展的,而都是在经济的资助下才更容易发展。
《艺术市场》杂志已经走过18个春秋岁月,它的生命力是被证实过的,所以我不担心它会不会走不下去,而是相信它会走得更好。
首先,我们要对当下和未来有一个判断。整个疫情和疫后肯定会给我们的世界、国家和市场带来很大变化,这一点大家深有体会。如今,大家都觉得艺术市场偏冷,发展有很多困难,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,这些问题原来也都是存在的,只是被大形势给掩盖了,但现在的疫情让它完全暴露了,让人感到有点儿残酷。
针对媒体的发展,我们不难发现,疫情让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民间自媒体的话语权形成了分离;也就是说,大家现在还想雅俗共赏已经很困难了,因为高速发展的自媒体有很大自由度的,形成自己的话语空间,主流媒体无法和其在自媒体的生态优势中竞争,也竞争不过。
因此,我们不如就站在自己的优势地位:主流媒体。那主流媒体的生存是不是就很困难了呢?不是。最近我了解到一本在中国民航的飞机上发行的杂志,其发行量是8万册,而且杂志卖得很贵,50多元一本。所以,我认为走高端、精品路线是有优势市场的。
后疫情时代的艺术消费和收藏,无疑被疫情给强烈分化了。拍卖场上的成交,高端精品的成交价格越来越高。与低端消费形同水火。那我们是不是为此要舍弃低端市场呢?我认为是可以的,不能再追求雅俗共赏了。因为相对低端市场,那里的受众群体,一是没精力和时间照顾,二是他们在自媒体生态里玩得更热闹,你玩不过抖音它们。
如果有其他传统的主流媒体活不下去了,那它们丢弃的阵地就是你的。所以说要坚持,坚持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,绝不放松主流的话语权。
杂志的定位是无法改变的,所以要做精,要和专家一起解读艺术市场的各种事件,这才是我们杂志存在的意义。而作为主流媒体,我认为不妨往高端走,往最高端走,因为越高端越容易挣钱,不能乱跑。
仔细研究刚刚结束的香港和内地的2020年春拍,500万元以上的文物艺术品反而越卖越贵,500万元以下的市场表现不太好,但是5万元以下的在各种网络拍卖上很火爆,市场极大。为什么低端市场大得不得了,就是文化消费基础极大,供不应求。但那是别人的事。我们的任务是做好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