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洪生:企业的韧性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韧性
2020-12-02
11月28日,由智联招聘发起的“内生力量 重塑新生”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在无锡举行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、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,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,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、哈佛大学经济及数学系教授埃里克·马斯金,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委会主席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,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,纽约商品交易所理事会主席威廉·普尔普拉,国际雇佣与劳动关系协会执委会委员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、教育部长江学者曾湘泉,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、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,中国保利集团原董事长陈洪生,英仕曼集团中国区前主席李亦非等出席了活动。
活动现场,中国保利集团原董事长陈洪生发表了题为《如何获得“穿越寒冬”的组织韧性》的主题演讲,他指出,组织韧性是企业在困境中生存发展的关键。在培养和增强企业韧性的过程中,需遵循三大落地路径:多元化和专业化地把握问题、追求可持续经营的韧性、不断提升自己危机管理思维和能力。
企业韧性决定国家韧性
目前,中国已经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内循环为主、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发展思路。对此,陈洪生认为在此背景下,企业必须要拥有一种组织韧性,抓住发展时机,这是企业在困境中得以顽强生存、发展的关键。
陈洪生表示,企业的韧性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韧性。韧性可大可小,大到国家层面,韧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;小到市场与企业,可以让我们更加灵活,更具抗压性和弹性,吸收更多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。
我国经济正从疫情中进一步复苏,这离不开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大力扶持,也离不开企业在“自救”过程中的努力。企业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“灰犀牛”、“黑天鹅”事件,企业需要把握机会、培养组织韧性来化解各种危机。
陈洪生分享了保利在培养企业韧性方面的实践经验。
首先,企业需要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把握问题。保利集团从无序多元化扩张、大部分业务线亏损,到取得现在做大做强的好成绩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次分清,坚持突出主业,不做多元化盲目扩张。
其次,企业要获得可持续经营韧性。陈洪生特别指出关注自身现金流和负债的关系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要把握好度,多增加考虑问题的维度,无论哪种企业,关键是把握机遇,确保生存问题和安全发展,尤其对财务方面的安排要考虑周全。
最后,企业要提升自己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思维,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韧性。危机其实是提供契机,推动企业的经营团队变得更加灵活,接受以往可能很难推动的改革,重新梳理企业文化,重新思考工作效率,帮助企业实现更好更稳健的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