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 新闻 > > 正文

苏宁三十年聚焦零售,万变都只为好服务加码

2020-12-31

从营收583亿元到2692.29亿元,从单一品类到全场景零售,从“零售商”到“零售服务商”,一路蜕变、茁壮,建立属于自己的零售帝国,苏宁花了10年时间。

站在三十而立的节点,壮大如斯的苏宁抬了抬厚重的肩膀,誓要通过“瘦身”,将过去十年中“增肥摄入”的多余糖原,实现能量转化,转变成零售主业的“肌肉”:“下个十年,我们必须要学会做减法,归根结底就是集中精力聚焦零售主业”,苏宁三十岁生日宴上,董事长张近东布局了苏宁的下一个业务十年。

给零售业加码的“苏宁红利”

过去十年里,苏宁通过扩展赛道、扩张版图的加法,将自己壮大成了一个全渠道、全品类的综合零售服务商。就算是在刚刚过去的黑天鹅事件频发的2020,苏宁也依靠过去十年对智慧零售的探索,在零售业把握机遇闯出了一片新天地:

新品类活跃度持续提升,赋能外部商户获得高增长;下沉市场势如破竹,零售云新开门店2700多家;刚收购一年的家乐福,到家业务逆势增长30%多;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加码,仓储及配套已达1200万平方米。

除了自己得到了壮大,苏宁也给整个零售业做了很多加法,甚至很多加法本身,将影响未来十年。

无论是零售业基础设施的全流程开放,还是下沉市场的全方位渗透,还有全零售场景的全方位协同,苏宁的创新性探索,获益的都不仅仅是苏宁自身,整个中国零售业,都从苏宁的探索中,看到了更多的未来。

因为苏宁的这些加法,使整个零售业的未来十年,获得了更多可供继续探索的实践方向,也增加了更多可供直接获取的基础设施。

以一己之力带动行业,让全行业都享受了一把“苏宁红利”,这对企业来说,当然是好事,可为什么会有突如其来的一声“我要瘦身”呢?

其实,“瘦身”意味着有取有舍,聚焦意味着更专更强。

聚焦服务,苏宁回归零售业本体

生日宴上,张近东发声:“苏宁的第四个十年要聚焦零售业,服务于实业智造升级、服务于乡村振兴、服务于小微企业、服务于双循环发展。”

这四个领域的聚焦,前提都是服务二字,显然这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回顾过去十年苏宁通过供应链扩张、下沉市场布局、开放平台发展、国际跨境业务等领域实践的“果”,就能看到张近东这一决策背后的“因”。

在近十年的转型探索中,苏宁在线上开放了苏宁易购、苏宁推客、门店小程序、直播等多种社群流量入口;线下开拓了苏宁广场、苏宁易购广场、苏宁家乐福、零售云等业态;并通过实现整体业务的协同运作,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,并在商品供应链、用户数据、零售终端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方案。

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智慧零售模式,让苏宁成功实现了对零售资源与能力的数字化再造。这个过程中,企业不但解决了自身经营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,也为行业提供了经验。

很明显,苏宁持续十年打造的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,背后的一心,都只在“满足用户随时、随地的各类消费需求”的服务关键点上。

再回过头去看张近东说的“聚焦零售业,提供四领域服务”,就不难看出,在这四个领域的聚焦过程中,苏宁将呈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,以强大的零售业基础设施、以优质的零售业服务产品,服务、赋能整个零售业。

闯荡十载,征战四方,三十而立苏宁选择在未来十年重新聚焦零售业,是苏宁的企业初心,也是苏宁的大企业风范。不过将镜头从苏宁的生日宴上移开,拉上俯瞰整个零售业的高空,我们会发现,整个零售世界正在产生更为深远的变化。

全球各国受到疫情影响,经济一片萧杀。今年,中国前11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1415亿元,下降了4.8%,照趋势全年大概率负增长,是1969年以来的首次。

2021年,无论是国际经济学家的预判,还是国内经济数据的反馈,对于中国经济重回快车道的判断,甚至继续引领全球经济走出泥沼的概率,都显得毫无争议。

即便如此,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也必将转换赛道,零售业发展的大变局仍在上演,零售业竞赛的马拉松永无终点。面向未来十年,所有今日的当然,未必是明天的必然,而即便是今天的蓦然,也可能是明日的坦然。

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“瘦身”,既意味着苏宁将有取有舍,更意味着这个经历了三十年风风雨雨的零售大将,将更专更强。毕竟开放布局已经成型,赋能方式也已清晰,剩下的就是卡路里的燃烧。


大家都爱看
查看更多热点新闻